春回大地,万象“耕”新。连日来,南安各乡镇抢抓春耕备耕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记者从南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南安将建设9000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新建2000亩、改造提升7000亩,总投资2160万元,涉及码头、洪濑、金淘、东田4个乡镇28个村。目前,码头、洪濑已全面开工,规模5000亩,金淘、东田项目正在进行设计评审工作,预计4月底前完成评审批复。


【资料图】

项目实施后,预计一年可新增粮食60多万公斤、其他农产品37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3400多户,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21.42万元。

修建排水沟

推动农田“低产变丰产”

近日,记者来到码头镇南冬村一处农田,发现原本应该生机勃勃的田里,却大多抛荒未耕种。

“南冬村的农田都是‘望天田’,如果降水量大,排水不畅,农田就会被大水淹没,收成减少。慢慢地,村民便不爱种田,未耕地就更多了。”南安市码头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戴聪枝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策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该片农田进行改造提升,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目前,码头镇政府正在抢抓农闲时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看到,不远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挥舞着长臂正在加紧清淤作业,后方的工人们干劲十足地进行排洪沟的挡墙混凝土浇筑。

南冬村村民黄文兴有10多亩田地,得知项目启动建设,十分期待。他告诉记者,以往一下大雨,田地都被大水淹没,导致庄稼毁坏,村民们都叫苦不迭。“这回要在田边修建排洪沟,遇到多雨季节就不用再发愁了,大家可以安心地耕种了。”

据了解,码头镇今年将推进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在南冬村、仙美村、铺前村、诗南村等14个村,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目前已全面开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戴聪枝表示。

“不仅是码头镇,目前洪濑、金淘、东田等乡镇的机耕路、排灌渠、土地平整等工程也正紧张地施工中。”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黄仕亮告诉记者,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还可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

千亩农田连片整治

实现“小田变大田”

那么,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是什么样子的?近日,在码头镇宫占村高洋自然村131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放眼望去,两条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旁,一大片农田里绿油油的水稻苗长势良好……

据介绍,从前村里大部分土地都是“巴掌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为破解这一难题,宫占村村委会打破原有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界限,通过对原有高低不平、局部凌乱、零星的田块进行整理,变“小块”为“大块”、变“零散”为“集中”,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施工仅花了一个月时间,在今年春播正式开始前保质保量完成两条机耕路、农田连片整治等建设任务。”南安忠勤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子中告诉记者,土地平整后,原本130多块零散的小田变成了30多块一两千平方米的大田。田间道路修好后,运粮车都能直接开到田边,机械化作业省时又省力,效率提高了50%。

眼前码头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田画卷,正是南安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3年,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在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启动了农田连片整治工程,着力建设一批灌排化、宜机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高标准示范农田。

“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后,农户享有承包权的土地面积不变,且租金和产量均有增加,愿意种田的农户还可在农场打工,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黄仕亮说,农田连片整治工程按照“农户自愿、村级组织、合作社运营”的思路,将各家各户分散耕种的“巴掌田”“斗笠田”集中流转,通过挖除田埂土垄、整合“边角料”,改造整理成大田;通过整理,把荒草地、鸡鸭圈和其他未利用地、坡耕地统一规划平整,使其有序“排队”,变成层层梯田,让低等农田“上台阶”,变成丰收良田。

此外,农田高标准改造后,改由种植大户实行规模种植,大面积推行机械化作业,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量不断减少,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

沃野万顷展画卷,乡村振兴谱新篇。据悉,南安市首批农田连片整治工程(2022-2023年)共涉及码头镇、英都镇、东田镇、蓬华镇,共计6000亩耕地,已全部开工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部完工,第二批项目(2023-2024年)正在进行选址策划,预计6月底前完成设计工作。南安通过每年生成一批,滚动一批,完成一批,至2025年全市分批次完成1.6万亩农田连片整治。(海丝商报记者 庄树鸿 黄奕群通讯员 吴昭环 林金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