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川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工作部署,全面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资料图)

6月20日,隔川镇组织领导干部深入所挂钩的养殖场开展巡查,并指导农户在周坑口水系下游的氧化塘种植狐尾藻。目前,周坑口水系上游共有3家白鸭养殖场和1家标准化养猪场,受天气降雨少的影响,流域水质含氮量上升,水质降低。

隔川镇政府干部童文茂介绍道:“我们在这个鸭场和猪场的下游这里建了一座三级氧化塘,并通过种植狐尾藻,让磷、氮得到有效的降解。”

狐尾藻属小二仙草科的多年生沉水植物,具有较强的净化水体功能。在隔川溪和沈溪河道内的挡水坝附近水面,经过半年的生长和管护,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狐尾藻,这里的狐尾藻有效地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提升水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隔川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从水系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制定隔川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图,实行挂图作战,进一步强化各村、各责任人水质提升的责任意识,制定行动方案,持续落细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隔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傅明兴:隔川镇自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来,一是要求挂钩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干部开展常态化巡查,督促各养殖场建设完善环保设施;二是组织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监管巡查,坚决扼制破坏水环境行为;三是对生猪偷复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坚决处置偷复养行为。四是在全镇的养殖场、河道、氧化塘等地种植狐尾藻、巨菌草,有效净化提升流域水质环境。

今年以来,隔川镇生态环保项目共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7个氧化塘、2处拦水坝,在氧化塘、河道等地投放种植狐尾藻40多亩,种植巨菌草60多亩,有效净化辖区内流域水质。

记者:张 铃  童华杰

网编:吴清兰 罗丽婷 吴秋静

责编:邹定专 马彪

审核:黄水林 叶先锋

监制:李永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