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50年5月1日,山东济南,第5航校门口,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美人,我们交个朋友吧!”一名带着酒气的空军教官,拦住一位姑娘,对她动手动脚。

另一个教官则吹着口哨起哄,在那里推波助澜。

路上的行人见了,惊得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这两个飞行员怎么这副德性?公然调戏民女。”

“解放军不可能会这样,肯定是假冒的。”

群众正在议论着呢,一个身材魁梧的军官带着一名年轻战士走了过来。

旁观者说:“这下有热闹看了,看他们上级如何处理。”

军官迈开大步来到跟前,大喝一声道:“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回去接受处理!”

“你是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是我们新来的参谋长,杨思禄杨参谋长。”年轻战士说道。

“参谋长?天王老子我也不怕。”其中一位教官瓮声瓮气地说。

“混蛋!”杨参谋长怒目圆睁,以闪电般的速度,从腰间拔出了手枪,“再不走,老子毙了你!”

“你动动试试?”教官毫不示弱。

这把杨参谋长气得够呛,他抬起手枪,将黑洞洞枪口对准了那名撒野的教官。

那名教官也不含糊,从腰间掏出手枪。

那么,这些教官为何如此放肆?

新来的参谋长杨思禄,江西于都县人,1917年出生。

他15岁时,跟两个哥哥一起参加红军,来到著名的少共国际师,那里全都是“娃娃兵”。

杨思禄将军

在红军这所大学校,杨思禄学了一身本领,枪法如神,先后给2名开国少将当过贴身警卫员。

一个是萧华,一个是刘亚楼。

抗战时期,杨思禄作为冀东军分区李运昌手下一员悍将,杀得日寇人仰马翻,日伪军送他一个外号:“杨阎王”。

到了1949年,杨思禄已经成为第二野战军直属教导2师的师长。

作为一员悍将,杨思禄的脾气是出了名的。

据传在一次战斗中,他团里的一名战士跟友军中的一名战士,因为抢一挺日军歪把子机枪发生冲突,失手将对方打死了。

杨思禄向上级认错,结果不知道怎么弄僵了,上级一怒之下说要毙了他。

杨思禄面无惧色:“要动手?你有我出枪快吗?”

书归正传,教官不认错,杨思禄拔出手枪,枪口对准了对方,气氛非常紧张。

就在这时候,航校校长方子翼闻讯过来了。

二人一见,立刻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收敛了。

方校长严肃地批评了2个教官,要求回去关紧闭。

那名教官之所以放肆,是因为他们是特殊的“金疙瘩”。

两个教官中,一个原来是蒋军空军的飞行员,一个是伪满时期的飞行员。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飞行人才短缺,从投降的蒋军和伪满军队甚至从缴械的日军中,选了一批飞行员当教官,为我军培养飞行人才。

我军把他们当宝贝,待遇很好,甚至比我们的很多首长都高。

不少教官对此很感激,教学很用心,也有的飞行员在旧军队过惯了好日子,到了我军又被另眼相看,脾气越来越大,开始放肆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次日中午,发放飞行服的时候,有个飞行员接过去一看,把它扔在了地上,嘴里还不干不净骂着:“什么破玩意,难看死了,老子不穿!”

杨思禄刚好路过,严肃地说:“我命令你,捡起来!”

“老子就不,你算老几?”

旁边有个人在那个飞行员耳边轻声说说:“这是新来的参谋长。”

“参谋长怎么了?”那位飞行员一脸的不屑……

杨思禄性格刚烈,哪里咽下这口气。

几天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学开飞机。

这样自己就有发言权,不受这些人的气。

得知他的决定,大家一致不看好。

“杨参谋长一大把年纪了,还学飞行?”

“就是,小学文化程度开飞机,还是头一回听说。”

“老胳膊老腿的,遇到紧急情况能应付得了吗?”

“据我所知,航空史上,还没有三十多岁学飞行的例子。”杨参谋长苏联顾问也忧心忡忡地对他,“要是哪一天你开飞机光荣了,岂不是太亏了?”

听了这些话,倔脾气的杨思禄没有望而却步,学飞行的愿望反而更加迫切了。

这时候,顶头上司、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也鼓励他说:“我支持你,我们革命者就是要敢于挑战,做别人没有做过、不敢做的事。”

刘亚楼还说:“学会了当然好,即使学不会也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管理起飞行员也更加得心应手。”

刘亚楼和飞行员在一起

听了老首长的话,杨思禄更坚定了,决定学习飞行,飞上祖国的蓝天。

上级对此非常重视,为杨思禄指定了一位苏联教官,将一架雅克—18型飞机作为他练习的飞机。

就这样,33岁的杨思禄将军,开始了学开飞机。

也许你会认为,六十多岁的人还能考驾照,三十来岁学开飞机为什么不可以?

开汽车只需要了解交通规则和标识,掌握操作技能,没有多少文化也行。但开飞机就不同了,它的速度是汽车的几倍,不但要学习飞行理论,还要了解飞机构造,掌握气象知识,飞行原理,以及空气动力学、领航等专业知识。

因此,学飞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杨思禄遇到了很大挑战。

学飞行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比如平方根、方程式等等。

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一听这些就头大。

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学习好,开弓没有回头箭。

此后,他用了比旁人多几倍的艰辛来学习,听起来不可思议。

别人上8小时的课,复习2个小时;杨思禄文化水平低,复习需要5到6个小时。

别人睡觉了,他还在背记,甚至连做梦都在念叨专业术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杨思禄终于过了理论关。

但是别高兴太早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开端,学习飞行驾驶难度也不小,甚至更惊险、更艰难。

杨思禄将军

杨思禄刚开始学飞行的时候,不懂俄语,苏联教官无法跟他沟通,一着急就拿着驾驶杆打他的腿。

几天下来,他的腿没有一片好的地方,青一块紫一块,走路都要扶墙。

和接下来发生的事相比,这不足挂齿。

这一天进行螺旋练习,翻译事先交代说,飞机进入螺旋状态的时候,要点一下油门。

上了飞机,进入螺旋状态,杨思禄按照翻译的话点了一下油门,这下可糟了。

刹那间,飞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急速翻滚着冲向大地。

教官的脸唰地一下就白了,赶紧过来帮助控制住了飞机,用了很大力气把机头拉上。

原来教练说的是要收油门,翻译是新来的,翻译错了,差点机毁人亡。

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把苏联教官吓出一身冷汗。

他一脸怒气找到校领导,大声说:“这样的学生我不敢带了,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校领导一听,也担心出事,就给刘思禄另选了一位中国教官。

这名教官姓戴,在伪满空军当过飞行员。

在戴教官的教导下,杨思禄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顺利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

按照程序,就该单独驾驶飞机上天了。

可是大家都很担心,因为在空军起步阶段,发生了不少意外。

出人意料的是,学校批准了杨思禄单飞。

要知道,同期学员中,还没有人被批准,他是第一个。

杨思禄天不怕地不怕,但第一次驾驶飞机,心中还是忐忑。

这时候,校长吴元任鼓励他说:“杨思禄同志,拿出在战场上跟鬼子拼刺刀的那股劲,大胆地飞吧!”

大队长也对杨思禄说:“别紧张,你一定能行!”

吴元任将军

几十名同学也站在塔台边上,为杨思禄加油鼓劲。

杨思禄像当年第一次上战场那样,迈着自信的步伐登上飞机……

杨思禄单飞

在飞机腾空而起的一刹那,杨思禄的心情激动,眼眶湿润了,自己从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穷孩子,在人民军队里成长,竟然“长”上了翅膀,飞上了蓝天!

在大家的目光中,杨思禄驾驶飞机平安归来,顺利着陆,机场上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思禄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老红军驾驶飞机,在祖国的天空翱翔。

杨思禄进步很快,一年后担任了空19师师长。

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让人想想都后怕。

由于工作需要,杨思禄经常独自驾驶飞机到各站检查工作。

有一次,他一边驾驶飞机,一边想着工作中的事,到了飞机着陆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枪响。

杨思禄一惊,向地面看去,看到了信号员右手拿着枪,左手拼命对他比划。

他如梦初醒,发现自己没有放下起落架,这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忘记放起落架,飞机降落之后会跟地面直接摩擦,后果将非常严重,有可能机毁人亡。

现在的飞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飞机会自动提醒,但那时候的飞机并没有有这样的装置。

着陆后,杨思禄随即召开会议,作了深刻的检讨,请大家引以为戒。

同时,他还对信号员感激不已,握着他的手连连道谢:“谢谢你,救了我一命。”

杨思禄将军

之后,杨思禄担任过11航校校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在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岗位上离休。

2020年,103岁的杨思禄将军与世长辞,将军风范,永在人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