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以推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基层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新路径,切实把“党建+”邻里中心建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桥头堡”,近距离联系服务凝聚党员群众的“主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关资料图)
高点站位 “一盘棋”谋划推动
责任再压实。泉港区先后主持召开4次调度会、现场推进会,建立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一周一进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将邻里中心建设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单位年度绩效考评重要内容,推动区委、部门、镇街、村居履职尽责、同向发力。
规划再明晰。坚持分类施策、分步推进,泉港区围绕泉州市既定目标,立足不同基础条件,综合运用单体集约、多点串联、联片聚合等3种组建模型,2025年底至少规划建设46个邻里中心,实现全覆盖。
保障再加码。泉港区建立区直单位与邻里中心结对机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先向邻里中心倾斜,形成要素集成效应,设立2000万元奖补资金池,实行“星级化评定+奖励性补助”办法,分别予以五星级邻里中心奖补120万元/个、四星级奖补70万元/个、三星级奖补20万元/个。
高标布局 “全链条”示范创建
注重分类指导。泉港区对今年18个建设点位逐个敲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规模、经费来源、形象进度,实行“一村一案”挂图作战,对单销账。目前有6个点位已建设成型并投入运营,下沉民生高频事项361项、项目资金1498万元。
强化标杆引领。泉港区深入实施拓面提质增效行动,推动6个市星级邻里中心再集成赋能、再提级晋位。聚福社区为新就业群体设立“暖XIN驿站”,有关做法被《中央组工信息》刊发;东张村引入“5G”直播平台、进驻“党建惠企共享中心”,有关做法在省政府《研究报告》专期刊发;惠屿村植入培训功能板块,打造“吃、住、研学游、主题培训”于一体的全市唯一海岛实训点,今年被确定为全国和美海岛。
擦亮特色品牌。泉港区推动邻里中心进园区、进商圈、进县域“三进”活动,即打造以服务专窗、人才驿站等为主题的石化园区邻里中心,辐射7大产业链、48家企业;打造永嘉国潮街区商圈邻里中心,设置白领驿站、个私客厅等服务功能,促进党建引领商圈治理;在泉港与洛江、仙游边界建成全省首个联域邻里中心,实现三地7个村产业合作、医保服务等互联互通。
高效融合 “多层级”联动赋能
深耕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市场化、公益性等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泉港区建立1张涵盖餐饮、教育、养老等第三方运营机构“白名单”,推行经营理念、行业口碑、公益担当3个维度评价机制,提供扶持、补助、推广、共建等4项服务措施,形成“1+3+4”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相继引进欧森研学、佐海教育等25家运营机构进驻,提供“公益+增值”服务。
优化服务供给。泉港区推行应急、城管等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推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服务事项统一纳入集成管理、一体服务。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邻里、千名党员入网格”行动,引导500多名科级干部、3000多名机关党员下沉领办民生“微实事”1100多项。
汇聚邻里人气。全面推行“红色积分”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推动2358个主体、12多万名群众以积分形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常态举办“邻里节”“便民大集市”等主题活动253场,让邻里中心更具乡土味、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