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磊 通讯员 陈彩萍 夏衍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寻访成果发布15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资料图)

15年前的今天,国家民政部历经4年寻访,最终确认: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的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这个“第一”标志着中国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始,是新中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起点,也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发源地。

15年后的今天,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为马丽华等8位曾不遗余力参与寻访的人士颁发了“荣誉居民”证书,以感谢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15年来,这个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请随潮新闻记者步入其所在地朱智故居大院一探究竟。

曾任上城区民政局副局长的马丽华(右二)获颁“荣誉居民”。

砥砺15年探索制度创新

今天,浓荫掩映中的金钗袋巷79号格外热闹,“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寻访成果发布15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15年来,上羊市街社区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在探索基层民主自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里出现了杭州全市首张民意小圆桌,逐步建立完善“六民工作法”,促使基层自治向共治、善治坚实迈进。

当记者遇到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郭子渊时,这位出生于1987年的年轻“当家人”手握一份《居民议事协商手册》初稿,感慨良多。

“这是历代上羊人历经15年风雨总结提炼而成的结晶,是‘善治首居’最宝贵的财富。”他告诉记者,虽然这本协商手册还需要经过省市区民政部门以及高校专家学者的最终审定才能正式对外发布,但手册所呈现的制度创新探索,意义实非寻常:这意味着,一个关于基层居民自治的指导性纲要,已渐具雏形,正呼之欲出。

“邻里汇”共治破顽疾

“这份居民议事协商手册初稿,体现了上羊人在基层自治中的朴素智慧。”郭子渊举了一个例子,最近,一份《小区车辆管理制度》张贴在了袁井巷小区的居民楼前,让周围的邻居们纷纷点赞。原来,这里地处鼓楼核心区,没有封闭式管理,居民长期以来抢车位要碰运气。

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次通气会上,居民议事会成员、新乡贤樊建华提出:不妨借着小区旧改,鼓励居民协商共治破解难题。

今年1月初,各方代表的意见在专项邻里圆桌会上达成了四项共识:一是细致排摸三证合一等合规车辆的信息,二是清理僵尸车等问题车辆,三是深度挖潜停车位,四是开启道闸建立停车收费制度。

“后续协商时,我们还将民意小圆桌搬到了袁井巷小区里,开启直播模式,让更多民情民意被看见被听到。”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吴晨晨说,小区3幢与4幢邻里商讨达成的自治模式为解决停车矛盾提供了突破口:由物业负责阶梯式收费,由居民自治队伍负责监督协调停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

在这一自治模式的引导下,其余几幢居民的分歧慢慢少了。最终,在今年6月的袁井巷车主大会上,《小区车辆管理制度》出炉,一支由12人组成的监督自治队伍正式上岗。

袁井巷小区停车难题的解决,是上羊“邻里汇”居民自治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人们还创建了“邻里值班室”、“邻里圆桌会”、“邻里公益汇”、“邻里帮帮团”等小微载体,用于精准破解社区治理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上羊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2年,上羊市街社区成功入选浙江省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2023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现代社区名单,这对上羊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郭子渊认为,试点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如何建立一个可供借鉴的标准化规范?上羊人一直在尝试:制定一份社区议事协商操作手册和议事规程,罗列“民主议事主题清单”,确定“必须议、不能议、可以议”三类议事规范,推行项目“领办—拟策—实施—督办—评估”的标准化流程……

“最终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解决问题的路径更优化。”郭子渊说,以金狮苑10、11幢公共空间打造为例,就空间布局、服务内容规划进行了议事协商,参加议事的居民代表有93岁老人,有区人大代表,有在校学生,还有快递员、外卖小哥等两新群体,反映出了社区中不同群体的深层次“刚需”,以“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推进基层自治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