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李沅羲)6月24-2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承办、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创新团队“文化转型与现代中国”协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女性文学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这一主题,对女性文学与社会、文化、历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十六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照片由校方提供

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女性文学是理解百年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路径,上海作为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独特场域,为女性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进入新时代的女性文学研究应当在本土历史文化与性别经验的基础上,以多元协作的姿态拓宽自身的话语空间。

会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洪治纲教授宣读了女性文学委员会主要成员的调整方案,并以当代文学为场域,阐发了引入女性视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乔以钢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女性文学研究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希望年轻一代学者能更紧密地将生命经验、文学文本与社会语境缝合在一起,贡献出更高质量的女性文学研究成果。

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于文秀教授主持大会发言环节,四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以“当代性视野下的百年中国文学叙事母题研究”为题,归纳分析了百年女性文学发展中的五个重要叙事母题及演变,以历史经验为参照,探索女性文学书写新的发展可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王翠艳以“百年女性文学工人书写的传统与新变”为题,考察了百年女性文学工人书写的特质及成因,归纳了女性文学工人书写“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代言到自述,从虚构到非虚构”“女性意识的彰显”“在地经验书写”等四种新变。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以“今天,我们如何谈论性别”为题,分析了性别问题在当前社会语境中的几种呈现方式,提出将性别作为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体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角推进对性别的认知与思考。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琰娇以“意义重塑与女性意识的历史化:重探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为题梳理了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历史线索,提出在当前文化语境中“女性意识”下沉的背景下,受众群体对女性电影进行的重新解读也有待于被纳入新的研究视野。

与会学者还围绕“启蒙、革命与女性主体构建”“性别政治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媒介、跨域经验与性别想象”“21世纪女性文学的新变”四个方面重要议题,展开了分组讨论。郭冰茹在会议闭幕式上进行学术总结,她认为本次会议为女性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视角,也对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建设提出了展望。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主持闭幕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