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盛,百花齐放。社会上各种画展书展多了起来,有的画,画得酽像;有的字,也写得蛮好。细心琢磨,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味。我观书画家张楚务先生作品,线条平实流畅,画人状物,灵动飞扬;他在湖湘山水间捕捉到的幽然神境,熹微晨光,韵味悠长。
他的艺术建树,还在于他是一个全能复合型书画奇才。他的画、他的字、他的文,精彩绝伦,自为一体,自成一家,造诣高深,洋溢高古风韵和典雅文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诵读楚务先生惠赠的艺术评论集《墨海观澜》,我才明白,他的艺术成就,与个人艺术审美、艺术理念和艺术作派攸关。他写的艺术评论,评的都是湖南书画界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家,如曾晓浒、易图境、王憨山、王超尘、王友智、钟增亚、陈白一、颜家龙、欧阳笃材、莫立唐、旷小津、姜坤等等,这些天花板上的艺术名家,分寸拿捏不准,可能招惹麻烦。可楚务先生评得中肯,论得到位,褒贬得当,文采斐然,得到艺术家们的认同认可。
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楚务先生的作为,印证了一句话:说你行的,自己得行。这就需要深厚的艺术学养作铺垫,独到的艺术理念作支撑,自己还得有扎实的艺术根底。
读《墨海观澜》,我心亦潮涌。楚务先生这些诗意盎然的文章,给受众的感觉就是:他天生的审美意趣,创造性想象能力和丰沛的文化内涵。
一个对象之成为认识的对象还是审美的对象,依赖于你以何种感觉方式去感受它。作为画家的楚务先生,他是以审美意趣和情绪来对待客观对象的,即艺术直觉,这种强烈、超常的艺术感受力,可激活审美情感的色彩。不论是名家名流的作品,还无名小辈的,只要大多数人喜欢,就有美的价值,就是美的共识——大众审美。
还有一些艺术作品,大众看不出门道,小众化的人欣赏,此种审美为专业审美。楚务先生在湖南日报担任美术编辑期间,不遗余力撰写大量的美术评论文章,向社会推介艺术家作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专业审美带动大众审美,传播艺术美学,陶冶大众情操。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龚旭东先生曾著文点赞“张楚务的功德”。
艺术审美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方式,它能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启发。对此,我感同身受,通过艺术,人们能够理解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审视自我的内心世界。观看艺术展览,欣赏美术作品,人们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作品互相碰撞,溅出火花,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楚务先生评点的书画界名家作品,艺术想象力丰盈而奇妙,每幅字、每张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楚务先生看来,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召唤,在头脑里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打磨等,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有机融合在一块,塑造成新的理想化的艺术意象。
没有艺术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没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是无趣乏味的。这种无趣体现在有的艺术家过分追求表面技法和传统艺术语言,以致艺术之路越走越迷茫。梳理艺术史的脉络表明,既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又勇于创新的,艺术的生命力才会生生不息。
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创造力和文化内涵于一体,其艺术作品是超越时代的,甚至惹人争议。因为,争议代表了价值,而价值往往是一个艺术家成功的开始。据说,楚务先生最初是以画美女而著称的,他用女人体及舞蹈人物来标识自己。这时期的人物画速写味浓,线条急切,简洁着色,或淡雅或强烈。某君曾得楚务先生女人体画一幅,装裱后挂于卧室,其妻见之大怒:“你想干什么……”一幅画引起家庭风波,一则说明人们对艺术品欣赏各有千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则表明楚务先生人体画在传神赋情所达到的高度。
文化内涵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文化抱负。没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苍白的。有艺术家比喻说,这就像果没有核,只能食用,没有再生长发芽的能力;就像水没有源头,可供人们饮用一时,没有再奔流而下的动力;就像没有素养的美女,虽然外表惊艳,却没有实质内在的精神,一颦一笑,俗气弥漫。
艺术家的文化内涵是从哪里来的?楚务先生说,从你的学识中来,从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事、听过的话、走过的路、触摸过的东西中来,这些学识见解应全面而深刻,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提炼出来的。
楚务先生行伍出身,做事雷厉风行。供职湖南日报美编平台,为人作嫁衣裳,帮衬宣传不少有名的或无名的艺术家,为他们鼓与呼。大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易图境,就是楚务先生等人慧眼识珠的推崇。
在美术界享有书画家、美术评论家和文史馆研究员等诸多头衔的楚务先生,作品上乘,笔墨简约生动、格调厚重高雅,又不失俏皮。但他不是那种出了名,就摆谱架子大,不得了的人;不是那种出了名,反而小气的人。他谦逊平和随意,你真心喜爱他的书画,不需要打通很多关节关卡,才能到手。
楚务先生皮肤患有湿疹顽疾,多方求医无果,打听到长沙市八医院周文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妙招。上下其手,内外兼治,半个月功夫就见奇效,康复出院。临行,楚务先生感恩周文精心施治,将一幅《春风十里》国画赠予他,周文如获至宝,喜不自胜。他还感动素不相识、景仰他的作品,专程到病房去探望他的青梅女士,一幅《阿弥陀佛在心中》的国画,让她激动了好几天。而他出手的这些作品,绝非敷衍,总是给人一种特有的温暖,一种美的力量和亲切感。
当代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世界,有的书画作品,有价格,却没有价值。有的作品有价值,却无价格。楚务先生的作品无疑属于那种散发艺术芬芳和具有社会价值的佳构。
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美术家丁剑先生慕其作品同人品。特作嵌头诗《张楚务老师画》活灵活现楚务先生之士大夫神韵:“楚才丹青文化人,务实墨虚写意浓。画风渐成濡彩挥,人物洒脱别恣情。”(汤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