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突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乡村文明、生态宜居,实施规划、引领、借力、优势“四轮驱动”,“四个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发展 探索“1+9+30”基层党建新模式
太平镇党委坚持系统谋划、区域联动、连片提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形成党委1核引领,9个中心村党支部示范带动,30个村党组织辐射提升的“1+9+30”基层党建新模式。通过实施“头雁工程”、支部书记“擂台比武”、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国有平台公司、设立产业党支部,建设党建实践基地,打造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培育创业致富能人和引进人才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太平镇将致富带富能力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能人,作为村级负责人培养人选,同时鼓励村集体与致富能人、种植养殖大户联合,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开发村域资源,以现有资产入股或通过智力支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
健全机制稳保障 同心挑起“担子”
为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太平镇成立了五个工作专班,坚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科学制定了《太平镇2022年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土地、财政、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相应优惠政策。
同时,太平镇完善村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方案,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管区书记天天抓、支部书记时时抓机制,每天一调度,现场查看工作进度。全面推行街长制,按照街道、胡同细化分工,每个区域安排1名村干部或党员任街长。同时对村级保洁员实行一岗一挂牌,明确职责义务,化整为零。坚持“一村一督查”和“一周一评比”工作机制,做到多维度、全覆盖,以督促改、以评促改,保证常态长效。
太平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和行业部门对接支持,推出强化用地、财税优惠、科技人才支撑、创业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多策并举,激发乡村活力,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打造,推进村村联动,政策下沉,发挥创新体制、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优势,有效释放政策的综合效应。
高起点规划 找准定位谋全局
太平镇坚持啃难骨头、硬骨头,突出特色、全域打造,按照高起点规划、快速度建设、全方位打造“三步走”,一张蓝图绘到底。聘请济南规划设计院等对乡村振兴示范区进行规划设计。设计涵盖了乡村建设、产业、治理、人才、文化等多个方面,统筹多个发展功能板块,确定了“三区两园一轴一带”空间布局。
锚定“一园”建设。太平镇确定今年重点推进投资36亿元、占地1200亩的巨野智慧家居产业园建设,力争吸引50家以上占地小、效益高、税收可观的高端木材加工企业入驻。同时,太平镇按照“抓点连线成片”思路,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生态旅游三个产业示范区。着眼“一线两片”建设,开展高速连接线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在前期打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标准层次,加宽绿化带、安装路灯,规范两侧企业。
壮大特色产业 铆足发展后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太平镇是木业重镇,木材加工产业有着较好的传统优势、基础优势和前景优势,是巨野县木业产业最 大聚集区,仅木材加工企业就有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18家。
在此基础上,太平镇整合全镇木业资源,通过招大引强、重组兼并等方式,着手规划建设木业产业园——巨野智慧家居产业园,同时尽快“上马”供热项目,推动木业产业“抱团集聚”,逐步将太平镇打造成三县区交界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预计项目建成后,太平全镇木材加工产值将达到30亿元,带动就业1万余人。
除了木业产业,太平镇还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勇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公司党支部+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建立与农民利益联结,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由政府引领、公司发力,为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种植技能,推广优良品种,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群众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壮大。
在木业产业与现代农业齐头并进的基础下,太平镇再次突出养殖基地优势,拉长产业链条,依托兴邦养殖基地,逐步发展形成集养殖、放苗、兽药、饲料、回收、加工、分割、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招商引资促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太平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之一,立足煤电、木材、食品、医药四个主导产业,瞄准在“高端、精细、环保”三项目标上“双招双引”,拉深产业链条,形成了全镇上下齐招商、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旭阳化工、润邦食品、华夏国药、金牛车业、宏桦木业、上海亚杜、信羊饲料等大项目膨胀、落地、签约,成为了太平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实现了乡村全产业链发展、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