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海谷物协议停止再度成为国际谷物市场的热点,外盘谷物价格的波动率明显提升。年初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1-5月份价格重心不断下移,6-7月份重心小幅抬升。

从1-5月份的影响因素来看,既有宏观面美联储加息的压制,也有整体谷物宽松预期所带来的压力,其间CBOT小麦期价的跌幅接近30%。

从6-7月份来看,重心虽然有所抬升,但是走势较为反复,波动率明显高于1-5月份,其间出现了两段明显的上涨。第一段主要是受到了天气的提振,第二段则主要是受到黑海谷物协议的影响。


(资料图片)

短期来看,天气和俄乌冲突依然是CBOT小麦期价波动的主导因子,不确定预期或继续提振期价偏强波动。

全球小麦产量预期下滑

从全球小麦的种植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少部分在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北半球小麦的种植期一般在9-11月,生长期在12-5月,收获期在6-9月,不同地区时间略有差异。

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对小麦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小麦产量预期呈现收缩态势。美国农业部(USDA)7月报告将2023/202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期下调352万吨,至7.97亿吨。具体各国的调整来看,欧盟、阿根廷和加拿大的产量降幅超过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增幅。

5-6月欧洲北部持续干旱,大部分地区的小麦作物生长状况恶化,多个国家下调了小麦产量预估,此外,中欧虽然出现降雨,干旱影响有一定的收敛,但是质量的忧虑有所上升,USDA7月报告将欧盟小麦产量预期下调250万吨,至1.38亿吨。

加拿大小麦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初期生长表现良好,使得市场对于产量前景较为乐观,然而5-6月份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部分区域旱情较为明显,市场对于小麦产量的预期有所下滑,USDA7月报告将加拿大小麦产量预期下调200万吨,至3500万吨。

此外,USDA7月报告基于阿根廷政府的播种面积数据下调了其播种面积,最终阿根廷小麦产量预期下调200万吨,至1750万吨(看下图)。

黑海谷物协议冲击较大

俄乌冲突以来,黑海谷物贸易情况一直是国际谷物市场的关注重点。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谷物生产国以及出口国,两国谷物的输出对于全球谷物的供需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俄乌冲突之初,黑海谷物贸易出现中断,后期在联合国的斡旋下,2022年7月达成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其间经历了三次延长,今年7月17日为第三次延长到期。

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执行期间运输粮食超过3200万吨,其中50%为玉米、28%为小麦,玉米和小麦的累计出口量占到两者全球累计出口总量的6%。可以看出,黑海谷物协议对于全球谷物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将于18日中止,7月20日俄罗斯方面宣布决定不再参与黑海粮食协议。

黑海粮食协议的停止对国际谷物市场形成比较大的冲击,近期国际各方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并没有看到实质的进展。因此,黑海粮食协议停止对于国际谷物价格的支撑延续。

整体来看,随着北半球小麦收获的推进,产量逐步进入兑现阶段,部分产区遭遇干旱收敛小麦产量预期,带动期价向上修正,不过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依然存在,限制期价的上行幅度。

黑海粮食协议的停止使得市场进入新的平衡调整,在不出现新的变化的情况下,同样提振外盘谷物价格向上修正,相应地也会给CBOT小麦价格提供支撑。

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同样构成商品市场的支撑。CBOT小麦价格短期或继续呈现区间内的震荡偏强波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