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人对于张学良的评价褒贬不一,一场西安事变,让他的名字永留史书,同时也让他失去了人身自由。
我们都知道他被蒋介石软禁了半辈子,陪伴他的是赵四小姐,保着他性命的是宋美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东西。
(相关资料图)
现代关于张学良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多有改动,今天我们就深度剖析一下张学良因西安事变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西安事变
我们要想剖析张学良的生平,就不得不提西安事变。那咱们就先大概了解一下,看看文章说的和大家印象中的是否一致。
当年,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念头,疯狂打压我党,放任日本在中华土地上烧杀抢掠,国内的局势日益严峻。我党不同于蒋介石,呼吁联合抗日,先将日本赶出中国的领土。
我党的理念得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赞成,他们共同商议,联手干了一件罪在国民党,功在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事,这件事就是西安事变。
事件一开始,蒋介石飞抵西安,下达必须剿共的命令,遭到了张学良的当面反驳。张学良还提出停止内战,连同我党共同抗日的主张,但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二人为此大吵一架。
同月张学良借蒋介石过寿,想要再次劝阻蒋介石,再次遭到了拒绝。下个月月末,张学良再次上书,希望抗日,仍然被驳回。
时间再次走到下个月,也就是这一年的12月,张学良请蒋释放“七君子”,并当面叙述了局势的严峻,多次请求蒋介石前去西安慰问军心,这次蒋介石同意了。
在蒋介石抵达西安以后,张学良又多次劝谏蒋介石联合抗日,再次遭到了拒绝,蒋介石在此期间还举行了第六次“围剿”的相关会议,并在第二天宣布了任命通知。
张学良知道不能再拖了,当夜,他连同杨虎城对各自的手下下达了命令,宣布了兵谏的具体时间,就在12月12日。12日当天,他们活捉了从窗口跳下摔伤后背的蒋介石,扣留了国民党军政要员,随后便是八项主张的发出。
西安事变最后的结果就是蒋介石签订了6项协议,被迫停止了自己的内战主张,国共开始联合抗日。一切都结束以后,待蒋介石回到南京,张学良的痛苦就开始了。
蒋介石一到南京,立马就将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取消了十七路军,拆解了东北军。以蒋介石的性格,干出这种事,完全不出气。张学良能不知道,放蒋介石回南京会发生这样的事吗?他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张学良放虎归山的原因
让张学良放蒋介石回南京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当时的局势。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头号人物,不能将他杀害,他一旦死了,国民党内部必定会乱。
除了这一点以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宋美龄了。宋美龄在听说这件事以后,当即给张学良写信,还联络苏联相关人员同张学良取得联系,让他不要对蒋介石下手。
张学良为了保全蒋介石这位昔日好兄弟的面子,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据悉,这一决定最开始也是苏联和宋美龄提出来的。宋美龄还承诺:“回到南京以后,我们一定会送汉卿回西安的。”
蒋介石则不一样,杀意尽显直接明说:“你就算把我送回南京,我也不能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张学良不知道此行万般凶险吗?他肯定知道,作为张大帅的儿子,从小就接受西方文化,他肯定不会单纯的信那口头承诺。让他如此毅然决然的,不知是因为愧疚于曾经的兄弟情义,还是因为这位昔日的爱慕之人。
张学良在抵达南京以后,虽然被囚禁了半个世纪,但好在他的性命保住了。反观共事的杨虎城,同样被软禁,在国民党撤离到台湾省时,却惨遭杀害。张学良能够被区别对待的缘由有很多,咱们一一道来。
张学良免遭蒋介石毒手原因
张学良多年没有惨遭蒋介石毒手,宋美龄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宋美龄为什么要这么帮他呢?这就要从两人相识说起。
当年,在一次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举行的宴会上,张学良受邀出席,那时的他见过大世面,年纪轻轻有学识、有作为,还是张大帅的儿子。宴会上的很多女子都对他格外的关注,纵横情场的张学良,对她们却也不怎么感兴趣,况且他已经结婚了。
直到宋美龄的出现,才再次拨乱了张学良的心。他连忙向旁边人打听宋美龄的身世,在了解以后爱慕之心更甚,他急忙举着酒杯前去认识。那时的宋美龄还未有嫁娶。
两人很快就畅谈了起来,双方都有各自吸引对方的地方,这次的邂逅让二人都十分满意。后续,他们又曾进行过几次单独约会。可惜,双方只是有缘无分。
在宋美龄的影响下,张学良同蒋介石还曾结为异性兄弟,而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在前一天也拜了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宋美龄同于凤至的关系在那时是极好的,宋美龄总是亲切的称于凤至为“凤姐姐”。
宋美龄对于张学良的保护,一方面是愧疚曾经的承诺和双方的情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于凤至。可以说,于凤至是蒋介石败退台湾省以后不杀张学良的最大保障。
当年张学良被囚禁,于凤至得知消息以后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想要将他救出来。她通过宋美龄的母亲,联络到了宋美龄,请她保护张学良,在得到应允以后,她继续奔波,因为她知道要想保住张学良,这还远远不够。
她想到了张大帅的影响力,通过张大帅的人脉,她把能用到的人都找了个遍,让他们给蒋介石施压,给张学良的安全再套上了一层保障。
她知道无法解除张学良的软禁以后,便去陪着他度过了四年的软禁生活。因病她不得不离开,前往美国治病。就算这样她都不忘张学良的生活起居,亲自安排了情敌赵四小姐前去照顾。
在外治疗时,于凤至仍然没有放弃,为了营救张学良,她疯狂搜集蒋介石的把柄,那篇《不抵抗日军》的电文,就是她的重要倚仗之一。
这些还只是于凤至做的一部分,她在大病痊愈以后,为了保障张学良未来的生活,开始了创业,凭借过人的能力,她积攒了巨额财富。
在蒋介石撤到台湾省以后,他将失败都归结到了张学良身上,强迫他回忆了整个西安事变,随后将之改为《西安事变忏悔录》,台媒对此进行了刊登。于凤至看到以后很是惊叹,在了解事情原委以后,他开始了挽救张学良声誉行动。
他发动各种舆论,戳穿蒋家的黑料,蒋家强迫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随后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这样依旧没有阻止,她救张学良的心。可惜,她直到死都没完成这一夙愿。
在她死后的第二年,因舆论压力,张学良总算赴美来到了于凤至的身边,虽然阴阳两隔,但在看到“张于凤至”的那一刻,张学良流下了泪水,两颗分别多年的心或许再次贴在了一起。
小结:
张学良的一生,西安事变是他最大的转折点,他被软禁的遭遇十分悲惨,但幸运的是,他拥有于凤至的爱,这份爱让无数人动容。她们的婚姻是包办的,但这份爱是自由炙热的。
人们对张学良的评价,各有分说。他被迫放弃东三省,在蒋介石手令里能略见一二,日本可是他的杀父仇人。在大帅走了以后,他的一生或许充满了无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带您一起看看近代历史中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