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是小魏吧?我想分享一件开心事儿。”日前,市民马老太太刚拨通记者的电话,就传来了爽朗的笑声。马老太太想分享的开心事儿,是她珍藏56年的笔记本找到了,里面记录着她上班时手抄的药方、药价和药性等,对于她来说是特殊的珍贵记忆。

一笔一画详细记录中药药性

“喂,你是小魏吧?我想分享一件开心事儿。”日前,市民马老太太刚拨通记者的电话,就传来了爽朗的笑声。马老太太想分享的开心事儿,是她珍藏56年的笔记本找到了,里面记录着她上班时手抄的药方、药价和药性等,对于她来说是特殊的珍贵记忆。


【资料图】

珍藏多年的笔记本,记录着重要信息

马老太太名叫马淑棠,今年74岁,家住老城区图书馆街28号院。近日,记者来到老人家里,老人挥动着失而复得的笔记本说:“可算找到了,当时太开心了,就想找咱记者分享一下好心情。”

记者注意到,老人珍藏的笔记本封皮为红色,上面写有“为革命而学”的字样。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上密密麻麻全是字,主要记录的是中药药名、药性、药方、药价等。因笔记本边角和里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老人专门用超市的广告纸进行粘贴、修补。笔记本长、宽分别为15厘米和11厘米,小巧精致。

这本笔记本,跟马淑棠第一份工作有关。1966年,她初中毕业,受历史因素影响未上高中。当时,很多像她一般年纪的学生,纷纷到外地学习革命经验,她身边就有不少同学徒步去延安,感受长征精神。当时,她送同学到谷水后,自己返回了家。其实,她内心也渴望加入徒步去延安的队伍,可是她娇小瘦弱,担心在路上“拖后腿”,未能成行。当时,她还曾报名参军,因体重不达标未获得通过。

整天在家闲着也不是事儿。1967年,在家人介绍下,马淑棠到西大街一家药房打工,笔记本正是她在打工期间购买的。

在药房打工,它是她工作上的好帮手

马淑棠回忆,当时西大街和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是4条重要的商业街,卖啥的都有,沿街店铺以国营的为主,她所工作的药房属于公私合营性质,一共有3间房,配备五六名工作人员。

马淑棠到药房打工,跟家里贫困有很大关系。她家有5个孩子,她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是木匠,母亲无业,家庭的重担落在父亲身上。她出来打工,可以分担父亲肩上的责任。

“药房有约120个放药材的抽屉,每个抽屉里设4个方格子,每个方格子里存放一种中药,一共有约480种药。”马淑棠说,她之前未接触过中药,初来乍到,这份工作不好干,“刚开始不熟练,找起来颇费功夫”。

马淑棠不仅要记住每种中药所在的位置,还要记住药性、药价等。当年没有电脑,前辈们习惯将相关知识记在笔记本上,于是,她也买了一本笔记本。“具体花多少钱我忘了,肯定不超过一块钱,那时猪肉价格才8毛多一斤。”老人说,这本笔记本对她帮助很大。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