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是怎么灭亡的?有人说是因为扶不起的阿斗做了皇帝,也有人说是因为宦官黄皓,也有说刘备、诸葛亮、姜维都有责任。


【资料图】

在蜀汉后期国家已经成了什么样子?从皇帝到普通老百姓,全部都穷得揭不开锅了!一般来说,三户养一个兵,七户养一个官,只是当时的蜀国,平均每家只有三口多的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要知道当时那个时代讲的就是“孝子不离父”,除了当兵,儿女不可能离开父母去外面闯事业的。

百姓负担十分沉重,皇帝刘禅的日子也难,穷到了什么程度呢?蜀汉灭国时,刘禅向邓艾上缴国库时,里面的银钱都还没有诸葛亮、张飞这样的功臣勋贵家里存款多。投降也投得如此没面子,估计刘禅哭的心都有了!

有人就不服气了,说张飞家钱多也就算了,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怎么看都是一个清官呐,他家里的存款怎么可能比国库还多?孔明先生又不是魏忠贤与和珅!

诸葛孔明确实是正人君子,也是清官,不贪。但这并不代表他是穷人吧?你想想,大唐开国元勋秦叔宝,还有中兴名将郭子仪也是正人君子吧,但他们在当时也同样是超一流的大富豪啊!他们的家产来路清白,要么是朝廷赏赐的,要么是自己的俸禄补贴。

要知道比起明清的官员,唐宋两朝俸禄之高是难以想象的,那都是天文数字。就拿包青天包拯来说吧,仅仅靠正常工资补贴,每年的收入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也有数以千万!(再次为明朝官员默哀三秒。)

《诸葛亮,言家事》里面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这就很清楚了,诸葛亮说自己在成都的桑林和土地,已经足以养活一家子了,而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外的开销,也都是国家给报销的。

我们再来推算一下诸葛亮的收入大概是多少。

诸葛亮官拜蜀汉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位列三公,食邑一乡,年俸万石。

在汉代一石相当于60kg,也就是120斤,一万石就是1200000斤。现在的普通大米批发价大概是5块左右,假设一万石都是大米的话,那就是6000000元了。当然,这里也只是拿现代的大米价格作一个大概的估算,诸葛亮年薪轻松数百万啊!

诸葛亮当了十几年的蜀汉丞相,平时自己的开销又是国家报销,还时不时有其他的赏赐或者补贴,而且史料中也从来都没有记载过诸葛亮没要这些俸禄、补贴和赏赐,所以他积攒下来的家产很有可能是个天文数字啊!

如果说这些家产因为年代久远实在无法计算和证实,那我们再来看看刘备拿下西川之后,给功臣的赏赐:“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当时蜀汉灭国时,国库里面就只剩下“金银各二千斤”了。而刘备拿下西川赏赐给诸葛亮和张飞的钱财,就已经赶上了当时的国库了!所以说诸葛亮和张飞确实是有钱的主儿啊。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蜀汉家底差不多消耗一空了,诸葛亮又连年征战,蜀汉灭国前夕,整个国家就只剩下“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通过这份“家底清单”我们发现,蜀汉不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竟然有十四万之多!要知道整个蜀汉人口还不足百万,仅仅只有九十四万人,去掉这些吃公粮的部队和官员,再去掉老弱病残,还剩下多少人来从事生产劳作?整个国家能不穷吗?

在“父子不可分居”的后汉时期,一家只有三口人,这是什么概念?如果父母尚在,儿女成婚了,那时候又没有计划生育,怎么可能平均每家只有三口人呢?

而像诸葛亮、张飞这样的大户人家,把奴仆也算进去的话,起码也得有个成百上千人。要知道当时糜竺、糜芳一次就赞助了刘备“奴客二千”,说明糜家的人口肯定远远不止两千人啊!

平均每家只有三口人,除去这些大户人家,很有可能普通百姓大多是老两口带着小孙子,壮年劳力不是去被迫参军了,就是去大户人家打工,要么就是去运输物资了。又或者每家只剩下个把两个要死不活的人了。

为什么会造成人口如此稀缺的局面呢?很简单,为了帮刘家逐鹿天下,都死在了战场上或者运输物资的路上了呗!

要知道当时还有十四万的将士和官吏是不纳税的,国家的收入就指望不到八十万的穷苦老百姓,他们原本就平均每家不过三口人,又缺乏年轻劳力,自己生存都是问题,还要背负沉重的税赋,家都被拖垮了,国能不亡吗?

公元261年,吴国薛珝出使蜀汉,回去后就向孙权汇报:“主闇an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就连“外国人”都看出来,蜀汉已经烂到了根上,整个国家已经穷得叮当响了!所以魏国大将邓艾偷袭阴平,直捣成都,势如破竹,无人能挡。就算没有外敌入侵,这样的蜀国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再想想刘备入川之前,由刘璋治理的蜀地:“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不说他多有钱吧,至少军民同心,力求死战。

怎么样才能达到“军民同心,力求死战”的效果?起码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对政府有期望,具有向心力吧。

再看看后期的蜀汉,从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到民有菜色的凋敝之地,这个锅到底谁来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