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站在心理学的角度,60至70岁为年轻老人,而一旦迈入70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了,

作为个体能够平安顺遂地生活七十年尚且不易,更不用说作为夫妻相携走过七十载风雨,中间的苦辣酸甜,想必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彼此在时光的长河里白头偕老的珍藏。

但大多数老年夫妻并没那么幸运,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资料图片)

在上一年度, 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体丧偶率为21.81%,其中男性丧偶率为12.51%,女性丧偶率为30.81%。

相比之下比男性多出了整一倍,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很多老年人都是由于另一半的离世,在心态上一时难以接受或适应这种缺失,

生活上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另一半的同时,也陷入了精神上的痛苦当中,因为思虑过多而去世的老年人大有人在。

这也就说明,如果想要提升老年夫妻晚年生活的质量,就需要两个人共同打造余生的幸福。 而对于那些已经活过了75周岁的夫妻来说,只要还能做好以下三件事,就是人生赢家。

保持沟通和情感交流

根据广东医科大学心理科的临床经验总结的数据显示,当老年夫妻独自在家的时候,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都是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偶尔甚至是完全没有交流。

从老年心理学的视角展开,对于超过75周岁的老年夫妻来说,年轻时期的爱情已经转化为亲情,因此,很多人在心态上就认为自己对于另一半已经非常了解,

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再去互相沟通和交流。

但事实上,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夫妻大多面临着离退休情况的发生、生活环境的变化与适应等问题,这些都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压力。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超过70周岁的老年人会有更为强烈的心理需求,他们感受到孤单感、被抛弃感和不安全感的频率增加。

会更希望能够从另一半或家人身上得到关心、爱护和尊重,也更加需要夫妻之间心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慰藉。

因此,老年人无论身处在何种阶段, 都应当重视双方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这种交流能够有效地驱散孤独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看见的,产生归属感,

也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人的偏执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保持稳定的经济状况

家庭的经济基础在老年夫妻的晚年生活当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事实上,我们在50周岁之后就要去仔细思考个人的经济状况是否足够支撑自己与另一半安度晚年。

并且,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可能会需要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服务,

而足够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在潜意识当中给老年夫妻以生活的底气和安全感。

作为一种保障性的存在,老年夫妻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让老年人在迟暮之年活得更加潇洒随性,

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突发状况,而不必在晚年为了财务问题而感到担忧。

保持亲密关系当中的新鲜感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有着强烈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情感需求,毕竟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存在着天然的依恋倾向。

但对于由老年心理研究中心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针对200对老年夫妻的问卷测验当中,只有27%的老年夫妻认为自己在婚姻当中体会到了真正的亲密和关爱。

而老年夫妻面对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规律生活,有时也不妨为生活增添一些新鲜感,不要吝啬自己对于另一半的夸赞和肯定,适时地亲吻、鼓励和拥抱是最好的礼物。

同时彼此之间多花一些时间倾听、理解和分享,一起寻找话题、谈天说地,哪怕是各自的爱好不同,但乐趣都是相同的。

当夫妻双方都超过75周岁,这份感情是弥足珍贵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它都向世人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能够生生不息,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珍惜眼前人,做好在这个阶段关键的事项,就是自己人生当中的最大赢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