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报讯(通讯员 王颖 孙铁珉 记者 杨亚辉)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并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乡村振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师生、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共同组成的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团先后前往云南省昭通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教育发展”主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
在云南省昭通市,实践团先后前往彝良县民族中学、彝良县天立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威信县第一中学、威信县第二中学、昭通市第一中学、昭阳区第一中学和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实地调研,并与市、县两级教体局负责同志进行座谈。
在德宏州期间,实践团先后到德宏州民族中学、芒市一中、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芒市职业教育中心、瑞丽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并与当地教体局负责同志座谈。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二阶段,是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调研期间,实践团还走访调研了彝良县云中苗寨示范点、彝良县发界易地搬迁安置点、昭阳区永丰苹果基地和鲁甸县尤家湾示范点,考察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国情教育实践团指导教师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师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关注西部地区县域教育发展问题,认真做好调研,努力写好文章,助力边疆省市乡村振兴。国情教育实践项目还将继续以县域教育观察为切入点,会同其他高校师生一起持续赴云南开展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