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永定检察“菁菁之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构建办案新模式 “附条件不起诉+N”把掉队的孩子拉回来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杨万浓 谭家慧 见习记者 蒋文娟
宣告仪式现场。
孩子走上犯罪歧途,是家庭之伤,更是社会之痛。为深入贯彻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引导迷途少年回归正途。今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检察院“菁菁之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联合妇联、张家界市力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社会各界力量着力构建“附条件不起诉+N”模式,用心用情点亮涉罪未成年人的希望之光,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希望你们珍惜这次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改过自新、增强信心、敬畏法律,脚踏实地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迎接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8月3日,一场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不公开宣告仪式在永定区检察院举行。在向3名涉罪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现场宣读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后,永定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李澧联合司法社工,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训诫教育,叮嘱他们要认识错误,珍惜机会,回归正途,真正做到学法、守法、尚法。3名未成年人当场均表示要汲取教训,做学法守法的好少年,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为充分掌握3名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成因和回归社会的具体需求,该院委托张家界市力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司法社工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和心理疏导,并制定了个案记录表。
针对3名涉罪未成年人的共性和特性,联合社工组织、监护人组成考察帮教小组,设置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措施。要求3名涉罪未成年人定期接受法治教育,每月撰写书面思想汇报,定期与司法社工面谈,接受心理行为矫正课程,帮助涉案未成年人更好实现社会复归。
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1所学校。未检检察官在办案中了解到,涉罪未成年人贪图小利,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无故夜不归宿、沉迷网络、逃学等不良行为,这暴露出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过程中存在的教育引导不够、监护管教不当等问题。
对此,检察官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制定个性化《督促监护令》,督促监护人调整监护管教方式,正确履行监护职责。3名监护人均表示日后会加强对孩子的关心与管教,真正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送达督促监护令后,该院还联合市妇联、区妇联共同指派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对问题父母进行“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对如何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交流引导、情绪管控、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辅导。切实提高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护教育能力,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质效,形成司法协作和社会协同的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下一步,“菁菁之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继续立足未检职能,强化与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联动,依法能动履职、融合履职,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