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晨练、夜跑,健步走、健身操,马拉松、广场舞,八段锦、太极拳......无论是行走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全民健身热潮之中。

然而欣喜之余,一些不文明现象、不科学认知甚至危险也必须引起重视。比如广场舞扰民、所谓“撞树养生”等误区,还有2023年6月2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曾报道有跑友在奥森公园夜跑时突然昏倒......凡此种种,都在提醒着我们:健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简单片面,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采用合理的方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健身应当先健“心”,身心一体,方可获益。

一要健“心智”。就是要在开始健身之前,学习了解必要的科学健身知识,保持清醒头脑。要学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喜好的运动健身方式,制定科学合理、循序渐进、适度适量的健身计划,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盲从,或者为了单纯追求运动强度而陷入健身误区。其中最首要地是学会甄别健身方式是否科学、是否适合自己,尤其要避免陷入一些所谓“撞树养生”、“倒行健体”、“倒挂强身”、“爬行锻炼”等看似新奇,实则并不安全甚至会危害自身健康的健身误区。

二要健“心率”。就是要在健身锻炼的过程中关注自身的心率变化,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心率指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包括安静心率、运动心率和最大心率三个基本概念。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约为 60~100 次之间,如果心肺耐力好会再低些。关于最大心率,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方式是:最大心率=220-年龄。但也有运动学家认为此计算方式误差较大,因而提出新的计算公式:最大心率=208-0.7*年龄。所以最佳的运动心率范围是根据年龄和运动强度计算得出的,不同的人心率范围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笔者建议在健身之前先了解自身心率范围,以便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心率了解运动强度是否合适,避免运动伤害,也有助于获得更加理想的健身效果。

三要健“心态”。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提出“五快三良好”的健康标准,即“快食、快眠、快语、快行、快便”和“良好的个人性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显而易见“三良好”强调的就是要保持心理健康,能够放宽心胸,放平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和谐友善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将健身锻炼作为一种达成人与自热按、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途径和载体,进而收获强体健魄、乐在其中的健身效果。试想,如果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友善沟通,积极想法设法协调解决矛盾,诸如“广场舞扰民”等现象必然能消散于无形。相反,如果放不平心态,因为健身反而发生争执,甚而烦恼不快,岂非得不偿失,削减了健身的本意?

所以,身为心之表,心为身之魂。如果心智不明、心率不稳、心态不平,任何形式的健身锻炼都难有成效,甚至危害健康。反之,健身先健“心”,则可以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文/冯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