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林上军

图据视觉中国

最近,有这样两个关于智库的新闻:一个是杭州萧山湘湖智库成立,该智库将为湘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个是宁波市政府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咨公司将发挥全过程咨询服务等优势,助推宁波“打造市域样板、争创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

说实话,全国各地类似聘请专家、成立智库、依托智库的信息很多,但笔者发现,一些地区、单位在依托智库、请教专家方面还做得不够,有的远远不够。虽偶尔滥竽充数者,专家队伍中还是高手如云,有的功夫到家、业务精湛,有的思维超前、一语中的。而作为地区、单位的负责人,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尽管有的学习能力很强,适应能力很强,但掌握的知识、情况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全部深入,有些决策、政策、文件,必定需要优秀专家学者一起把脉,从而避免考虑不周、不细。

今日之中国,既面临一系列紧迫问题,又面临一系列潜在挑战,党建反腐、经济转型、生态环保、一老一小、风险防范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探究,有待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办法。强有力的智库专家的介入,能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但实际上,有的地方在智库建设方面或发力不够、或无动于衷,有的请教专家,也是装装门面,没有实质性落地成效。有的智库报告完成后,就锁进了抽屉里。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开启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新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

综上,笔者认为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畅通各类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实现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要善于吸纳、集聚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社会智库专家,围绕各类智库的定位与研究领域,分别建立专业研究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招聘、使用、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政治可靠、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研究专家队伍;支持智库专家积极面向决策、融入决策、服务决策全过程;优化智库成果评价反馈机制,对报送、批示、采纳成果的实际影响力进行明确认定,贡献突出的给予相应激励。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