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受华为概念带动,捷荣技术站上了市场风口,并通过股价表现,扛起了“华为概念股”大旗,对此,市场除了惊叹其“疯狂”的涨幅外,还格外注重谁将成为捷荣技术“成妖”路上的最大赢家。

在华为概念热潮下,捷荣技术正在把其“含华量”变为“含金量”。


(相关资料图)

自8月29日至今,其股价已在9个交易日内,实现涨幅127%,成为真正的“妖股”。

不过,相比于捷荣技术“含华量”,市场更关注的是谁在捷荣技术“成妖”背后获利最大。

从公开数据来看,量化基金恐成捷荣技术股价暴涨的最大赢家。

“含华量”变“含金量”

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未发先售”的消息打破了市场的平静。

火爆的销售数据与讨论度也带动了市场目光重新转向华为产业链。

其中,捷荣技术因面向华为供货而站上了市场风口,成为了9个交易日7个涨停的“妖股”。

虽然“含金量”不断提升,但捷荣技术的“含华量”或有所下滑。

由于近几年捷荣技术已不再披露具体客户名单,所以当前无法从公开资料中查询到捷荣技术与华为之间的业务往来的具体数据,我们只能从此前的数据中窥得一二。

据此前捷荣技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早在2011年便建立了华为供应商认证代码,并且华为在2015年后,成为了公司第一大客户。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公司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17亿元、10.33亿元和7.2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3.01%、44.55%和39.52%。

不过,自公司2017年上市之后,与华为的合作便急转直下,2017年年报显示,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在公司前五大客户排名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五位,营收金额从3.83亿元降至不足0.85亿元,占比从超过20%降至5.62%。

此外,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也从第二名直接跌出前五大客户。

之后,在2019年年报中,捷荣技术提到主要客户时,顺序是“华勤、OPPO、三星、LG、GOOGLE、华为等”。华为被放在了第六位,而当年第五大客户的销售额不足1亿元。

再往后,公司便不再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因此其与华为之间的合作也无可查数据佐证。

不过,从公司年报中公布的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可以看出,2019年到2022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比例不断下降,占比从76.32%下降至50.13%。

通过上述公开信息,或可证明“含金量”不断提升的捷荣技术,近几年的“含华量”却在不断下降。

谁吃到了“暴涨”果实?

市值小且常年亏损的公司一般很难得到机构的大幅加仓,但作为一家市值不足50亿,且连年亏损的公司,捷荣技术却在二季度吸引了众多机构加仓。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6位机构股东,2家为增持,4家为新进,此外,还有一位自然人股东吴丽清也新进成为第八大股东。

在增持股东中,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分别增持59.39万股、13.48万股,成为第四大股东和第十大股东。

在新进股东中,瑞银集团持股91.39万股,新进成为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最值得注意的是,华夏的三只基金均在第二季度新建仓了捷荣技术。

这三只基金包括华夏智胜先锋股票型基金、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和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增强型基金,其掌舵者均为“新生代”基金经理孙蒙。

据了解,华夏基金的孙蒙以量化投资见长,擅长利用AI算法,寻找投资标的。

在公募圈内做主动量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公募量化基金杀出重围越来越困难,不过,孙蒙在管的基金都获得了出彩的业绩。

以华夏智胜先锋为例,其成立于2021年12月,截至6月30日,其单位净值为1.1634,在孙蒙任职的时期内,回报率达16.34%,单位净值也多次创下历史新高。

当前,孙蒙在华夏基金任职3年多,管理规模已达140.43亿元,精准“埋伏”捷荣技术或也证明了孙蒙的利用AI算法选股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捷荣技术股价大涨后,共出现了4次龙虎榜数据,买卖双方呈现游资买、量化卖特征。

据统计,在捷荣技术这一波行情中,量化资金频繁出现在龙虎榜上。作为量化基金常用席位的中国国际金融上海分公司和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分别净卖出1076.6、936.44万元。

与此同时,游资却不断涌入捷荣技术的“池塘中”,其中新生代游资“作手新一”在9月8日、9月7日共净买入2892.5万元。

此外,广发证券天津环湖中路炒了一波短线并成功退出。第一次出现了在买入第三位,净买入616万元,第二次出现在卖出前五,净卖出740.60万元,正好两个涨停板的收益。

实控人筹划转让近30%股权

受消费电子行业持续疲软影响,捷荣技术近年已陷入亏损境地。

公开资料显示,捷荣技术的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精密结构件及高外观需求的硬件组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

2021年,由于材料、人力及海外运输成本上升、芯片短缺及销售市场变化、产品整体销售单价下降、需负担的间接关税成本突增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捷荣技术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0.92亿元,净亏损达2.45亿元。

2022年,受全球通胀以及供应链受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费电子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捷荣技术经营再度受到较大影响,净亏损也达1.26亿。

而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状况并未好转,据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9.47亿元,同比减少31.53%,归母净亏损达4689万元。短短两年半,捷荣技术的净亏损已达4.18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实控人也在谋求转变,今年4月,公司公告称计划向两家私募转让29.9%的股权,对此公司表示,转让股权是为了实现上市公司战略转型以及有效提升经营业绩。

然而,据了解,这两家私募不仅规模小而且投资背景基本“空白”,所以这次捷荣技术实控人的这次重大股权转让颇为神秘。

资料显示,深圳中经大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管理规模区间为0-5亿元,为小规模私募基金。

不过,深圳中经大的出资方却有些来头,其中北京国经数智传媒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清创华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认缴比例分别为35%和20%。据企查查数据,前者股权穿透可至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后者则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背景。

另外一家私募机构则更有意思。企查查显示,德润世家(深圳)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成立日期为2023年4月6日,仅成立于捷荣技术宣布股权转让的前4天。

这也意味着,本次受让捷荣技术29.9%的股权的两家私募机构,一家刚成立,另一家规模较小。

此外,由于该笔交易的定价问题,股权转让一拖再拖。原计划在6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6月8日到期时延期为120天,8月8日到期后再调整为“180天内签署正式协议”。

如今这笔交易的股权价值已经从刚宣布时的7.59亿元上升至约15.49亿元。所以最终交易价格将以何标准来制定还未可知。

推荐内容